《禮記》中記載“士無故不撤琴瑟”,明朝嚴嵩的抄家清單《天水冰山錄》中唯獨將古琴,包括 “時琴”在內(nèi),與古籍、書畫一樣,逐件開列名單上繳朝廷,而其它樂器箏、琶之屬,則寫明共若干件,折合銀兩若干,通通作價處理。如此可見古琴在歷史中的獨特地位。
此次中國嘉德25周年春拍古琴專場,年代橫跨宋元明清民國,他們分別來自著名民族音樂家衛(wèi)仲樂、金石大家陳介祺、收藏家田翔千以及民國琴家王心葵、李伯琴等。傳世優(yōu)秀古琴歷經(jīng)時代更替,無論從歷史文物,還是樂器的角度,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而其中經(jīng)過名門大家收藏的古琴更是選中之選,珍稀可貴。本次所見宋代 “石上流泉”仲尼式古琴 傳承有序,經(jīng)陳介祺、田翔千先生舊藏。
宋代 “石上流泉”仲尼式古琴
通長:102.2cm;肩寬:19.5cm; 尾寬:13.3cm
來源:陳介祺舊藏。
田翔千舊藏。
琴桐木斫,紫檀岳尾,池沼內(nèi)貼硬木片,池內(nèi)腹款,因年代久遠,暫時無法辨識。琴體形制規(guī)范,略呈扁平,有“唐圓宋扁”之感。琴面弧度適中,便于按彈走弦。琴體輪廓線條硬朗,項部內(nèi)收曲線優(yōu)美,腰部內(nèi)收幅度較大,從琴側(cè)面觀察,自琴肩向琴頭做減薄處理,不僅增強了琴體的振動需求,也使琴體側(cè)面線條顯得更加纖秀。
琴體斷紋豐富,蛇腹斷未及琴兩側(cè)時被縱向的斷紋打破,局部觀看有流水?dāng)嗟奶卣鳎瑤讉€方向的斷紋交匯在一起,出現(xiàn)龜背形和不規(guī)則形斷紋;琴底面局部細密的斷紋聚合在一起又有梅花斷形狀。
琴面的髹漆工藝也有別于常琴,在表層的深栗色漆面下,是一層色澤偏黃的朱漆,局部磨損處微微透出暖色,斷紋開裂處也能看到兩層漆疊加在一起;弦路上由于按彈磨擦,顯露出的朱漆若隱若現(xiàn),局部透出底層漆灰中的鹿角霜顆粒。琴底面的漆層也有疊壓,兩層漆都是深栗色,局部較暗的朱漆是原來修復(fù)時髹涂。
尤為難得的,此琴經(jīng)歷名門大家陳介祺、田翔千舊藏,漆面經(jīng)歷過數(shù)次修復(fù),雖然手法不同,但整體保持了原有的氣韻,古樸可賞,彈奏時仍然音韻綿長,飽含千年古意。
清末收藏家、金石學(xué)家陳介祺(1813-1884年),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陳介祺的父親陳官俊曾任清五個部的尚書和協(xié)辦大學(xué)士,還曾當(dāng)過道光皇帝的老師,資深功高,榮耀顯赫。陳介祺辭官回到濰坊后專職從事金石研究和文物收藏,著有《簠齋傳古別錄》,《簠齋藏古目》、《簠齋藏古冊目并題記》、《簠齋藏鏡全目鈔本》、《簠齋吉金錄》、《十鐘山房印舉》、《簠齋藏古玉印譜》、《封泥考略》等。國寶毛公鼎曾是他的藏品,還有商周青銅器兩百余件,夏商周以及秦漢印七千余件,瓷器、造像、古籍等萬余件,陳介祺每收得一件文物都會查淵源、釋奇疑,因此后人研究發(fā)現(xiàn)陳氏藏品竟然無一贗品。
田翔千(1920-1997年),名裕翥,字翔千,出身書香門第,有著深厚的家學(xué)淵源,自幼博覽詩書,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早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xué),為著名古琴收藏家、書法家、畫家,是集多種藝術(shù)于一身的大家。曾任濰坊市工藝美術(shù)廠廠長,濰坊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1989年曾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畫展,猶擅寫梅;其妻郝桂君,是一位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二人設(shè)計制作戲裝,為梅蘭芳、程硯秋等名家設(shè)計制作戲衣,深得梨園界好評。
《南洋周刊》 1989年6月4日報導(dǎo)古琴收藏家田翔千
近世齊魯琴系以諸城王氏為綱領(lǐng),而濰縣田、陳、郭、丁與諸城王氏姻親稠疊,在文化上的合作、交流也非常廣泛。田家是濰縣名門望族,田翔千母親是陳介祺后人陳伯英。由于家境殷實,田先生精通音律,尤其嗜好古琴,曾拜孫名嘉為師,而名嘉先生又是諸城古琴王氏流派傳人,田翔千先生自是諸城派傳人,王心葵的再傳弟子。他藏琴、彈琴、修琴,還精通琴譜、古琴曲,人稱“琴癡”,著有《古琴研究》、《制琴要義》等。另訪遍琴友、收集資料,將散落在民家的古琴曲、譜二百余種,重新編輯整理成冊,捐贈給中央音樂學(xué)院古代音樂系。
目前所知田翔千原藏琴十床,文革十年浩劫中損失四床,所余六張。而其中傳承自其外曾祖陳介祺老先生的“空谷流泉”與 “落花流水”已于近些年釋出。
本場其他古琴珍品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