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勇(故宮博物院 器物部)
同琢玉一樣,雕漆需要耗費(fèi)大量的時間成本,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耐性、韌性及有序性,可以視作大陸型農(nóng)耕文明在宋以后的一個杰出代表。
Being the same as carving and polishing jades, it costs much time to make lacquer wares. The process of lacquering shows the patience, tenacity and orderliness of Chinese nation,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continental farming civilization after Song Dynasty.
收藏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我們以為,主要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中國古代文人一生之追求。什么是格物致知?我們可以釋為通過收藏和研究古物,更好地理解孔孟儒學(xué)、漢唐盛世,更好地感受中華四千年一以貫之的,以中庸精神為核心的禮樂文明,最終達(dá)到古為今用的目的。格物致知是最終實(shí)現(xiàn)治國平天下宏偉理想的起點(diǎn)。
中國古代文明是大陸型農(nóng)耕文明,農(nóng)耕文明的特點(diǎn)有二,一個是定居,另一個是不違農(nóng)時。春播,夏作,秋收,冬藏,“與四時合其序”,“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
中國嘉德2018年秋拍夜場征集到12件雕漆器,其中元代1件,明代3件,清乾隆8件,數(shù)量盡管不多,然而值得藏家關(guān)注。雕漆的制作方法是:先在胎骨上髹涂一定厚度的漆,少則二三十道,多則上百道,每髹一道,須經(jīng)半天左右時間晾至半干,之后才能雕刻花紋。同琢玉一樣,雕漆需要耗費(fèi)大量的時間成本,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耐性、韌性及有序性,可以視作大陸型農(nóng)耕文明在宋以后的一個杰出代表。
一
明代中后期,隨著商業(yè)繁盛,城市消費(fèi)發(fā)達(dá),出現(xiàn)了大量文人鑒賞、品評古董的著作,其中就記述了他們對漆器的好惡。例如,《萬歷野獲編》云:“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則本朝永樂、宣德間所謂果園廠者,其價幾與宋埒”。又云:“玩好之物以古為貴,惟本朝則不然。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成化之窯,其價遂與古敵”?!堕L物志》載:“雕刻精妙者以宋為貴,俗子輒論金銀胎,最為可笑。蓋其妙處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jiān)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儼若圖畫,為佳絕耳。元時張成、楊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時。國朝果園廠所制,刀法視宋尚隔一籌,然亦精細(xì)。”由是觀之,元代張成、楊茂作品與永宣年間官造漆器皆于晚明時期受到追捧。
據(jù)筆者統(tǒng)計(jì),乾隆皇帝歌詠漆器的詩共65首,除了4首系歌詠本朝作品以外,大多贊美明代漆器,幾乎全屬雕漆。其中又以永樂占多數(shù)(25首),宣德和嘉靖次之(各12首),萬歷最少(2首)。因此,不但永、宣漆器,嘉、萬官造作品到了清代,同樣獲得皇帝的青睞。
【圖一】
元 剔紅高士圖海棠式盤
A Fine Cinnabar Begonia-shaped “Literati” Lacquer Dish
Yuan Dynasty(1279-1368)?W22.4cm
就目前已知的傳世作品而言,明清官造漆器以兩岸故宮的收藏最為豐富,宋元漆器則多見于日本的公私機(jī)構(gòu)。此次嘉德夜場的剔紅高士圖海棠式盤(圖一)即源自日本擁有悠久歷史的收藏機(jī)構(gòu)—龍泉堂。盤內(nèi)開光雕刻一高士手持靈芝,在山海間云游,其后有小童攜琴跟隨,仿佛興之所至,以便隨時彈奏,整幅圖景將古代隱者的優(yōu)雅生活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內(nèi)壁裝飾兩種花卉,共八朵,簡潔、疏朗,同明初兩兩成組,選擇至少四種花卉的繁縟風(fēng)格有一定差異。外壁裝飾卷草紋,系元-明初雕漆盤的典型特征。雕刻刀法圓熟、流暢。宋以后漆器上的人物紋常見以天、地、水三種錦地作為裝飾,然而,此件漆盤的獨(dú)特之處在于,高士及童子站立的地面舍棄錦紋,徑直參照山石原本的樣貌雕刻,類似的做法在元代漆器中非常稀少,可以參考上海博物館藏元代任氏墓出土剔紅東籬采菊圖圓盒。
剔紅百子圖長方盝頂盒(圖二)著錄于《ORIENTAL LACQUER ART》(《東方漆器藝術(shù)》)?!禣RIENTAL LACQUER ART》出版于1972年,作者李汝寬先生乃世界知名的中國漆器收藏家。2008年~201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為其藏品先后舉辦三場專拍,名為《千文萬華—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由此掀起了中國漆器的收藏?zé)岢薄<蔚乱箞龅拇思钠凡粌H來源明確,還罕見地以百余名孩童的游樂場景作為主題紋樣。明代文物以嬰戲圖作為裝飾的,常見于嘉靖瓷器,漆器上比較稀少。同嘉萬漆器對比,此件長方盒漆層較厚,雕刻刀法稍顯圓熟,并且器壁的螭紋流行于明早期,地錦較大,統(tǒng)而觀之,其制作年代應(yīng)為略早于嘉靖的明中期。此外,以盝頂作為造型,明代漆器亦不多見。
【圖二】
明中期 剔紅百子圖長方盝頂盒
A Fine Rectangular Cinnabar “Hundreds Boys” Lacquer Box
15th Century(1436-1566)?L21 W7 H13.5 cm
二
根據(jù)文獻(xiàn)記載,御用監(jiān)承擔(dān)了明代御用漆器的制作及相關(guān)工作。清雍正年間的御用漆器由養(yǎng)心殿造辦處制作,以洋漆、描金漆、填漆為主,雕漆非常少。到了乾隆初年,這一情況發(fā)生改變,開始大量造作雕漆。宮廷御用的雕漆器由造辦處發(fā)樣(包括畫樣、木樣、合牌樣、實(shí)物樣),交由蘇州織造制作。實(shí)際上,不僅漆器,乾隆朝的大量玉器派發(fā)蘇州織造、兩淮鹽政等地方官,嚴(yán)格按照官樣雕刻。大量造辦處畫樣的銅胎畫琺瑯交由粵海關(guān)監(jiān)督制作完成。這些承擔(dān)御用器制作任務(wù)的地方官有一個共同特點(diǎn),即曾在內(nèi)務(wù)府任職多年,因而比較熟悉皇帝的藝術(shù)品味。
弘歷為什么要把大量御用器的制作分派給地方官,而不是統(tǒng)一由造辦處完成呢?乾隆十年三月,皇帝曾感慨“(造辦處)南匠所食錢糧比官員俸祿還多”。同年六月,內(nèi)大臣海望在奏折中說,“京內(nèi)匠役不敷用,需外雇匠,一時不得巧手之人,工價甚大。南邊巧手之人甚多,工價亦小”。由此可見,在京內(nèi)造辦處服役的工匠工資較之地方要高很多,系促使皇帝做出改變的重要原因。
兩岸故宮收藏漆器近兩萬件,以乾隆雕漆占絕大多數(shù),乾隆雕漆里又有相當(dāng)一部分鐫刻了年款。在器物上鐫刻年款意味著什么呢?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曾下詔:“凡做的活計(jì),好的刻字,不好的不必刻字”。乾隆曾傳旨:紅雕漆春格一件“著認(rèn)看,如好,刻款;不好,送進(jìn)”。由是觀之,只有工藝精湛、精美的漆器才能獲得鐫刻款識的殊榮。我們據(jù)此亦能看到乾隆皇帝對本朝雕漆的重視與關(guān)注。
三
洪武三年詔令中書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黃色為飾,及彩畫古先帝王、后妃、圣賢人物故事、日、月、龍、鳳、獅子、麒麟、犀、象之形,如舊有者,限百日內(nèi)毀之”。(《明太祖實(shí)錄》)正統(tǒng)三年,“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窯廠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于各處貨賣,及饋送官員之家,違者正犯處死,全家謫戍口外”。(《明英宗實(shí)錄》)我們可以據(jù)此推斷,皇帝御用器皿嚴(yán)禁官民仿制。此次夜場的明早期漆盤(圖三)裝飾人物故事圖案,應(yīng)屬官造,或者宮廷御用。
【圖三】
明早期 剔紅人物故事花口盤
A Fine Cinnabar “Figural Scene” Lobed Lacquer Dish
Early Ming Period(1368-1644)?W22.1cm
到了清代,對于御用器紋樣的管控依舊嚴(yán)格。例如,雍正元年怡親王諭:“歷來造辦處成做活計(jì)俱向各司院咨行紅票內(nèi)開‘照樣做給’等語,想來該管處指稱‘照樣做給’之語,其中恐有冒銷材料等弊。今造辦處既設(shè)立庫房,如有應(yīng)用材料,俱向各該處行來本庫預(yù)備使用,則材料庶不致靡費(fèi)。再,本處一應(yīng)所做活計(jì)俱是御用之物,其名色亦不便聲明寫出。嗣后凡給各司院等處行文,紅票內(nèi)俱不必寫出名色,等因我已奏明,奉旨準(zhǔn)行。”(參見《清宮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檔案總匯》第1冊)
作為明清兩代最典型的御用紋樣—龍紋,絕非畫匠率意繪就,而是由朝廷頒布款式,降發(fā)御用監(jiān)制作。元明清三朝龍紋具有比較顯著的變化規(guī)律,是我們判別具體年代的重要依據(jù)。目前,學(xué)者們已經(jīng)總結(jié)出瓷器龍紋的須發(fā)、眼珠、嘴、身、鱗、爪等方面的特點(diǎn),但很少涉及其它材質(zhì)的器物。實(shí)際上,漆器的年款種類盡管少于瓷器,但明永樂、宣德、嘉靖、萬歷及清乾隆時期以龍紋作為裝飾的非常普遍,值得學(xué)界關(guān)注。乾隆款剔紅海水龍紋葵瓣式大捧盒(圖四)的龍紋眉毛呈現(xiàn)三叉分開向下的形態(tài),在乾隆御用器物中非常典型,如發(fā)絲般纖細(xì)的海水紋亦屬這一時期漆器的顯著特點(diǎn)。藏家可以購入,作為乾隆御用漆器的標(biāo)準(zhǔn)器。
【圖四】
清乾隆 剔紅海水龍紋葵瓣式大捧盒
A Fine and Large Cinnabar “Dragon” Lobed Lacquer Box
Qianlong Mark and of the Period(1736-1795)?D45cm
【圖五】
清乾隆 剔紅八仙圖梅花式盒
A Fine Plum-shaped Cinnabar “Eight Immortals” Lacquer Box
Qing Dynasty,Qianlong Period(1736-1795)?D29.5cm
除了龍鳳紋,乾隆御用漆器的裝飾紋樣主要包括圣賢故事和吉祥圖案。剔紅八仙圖梅花式盒(圖五)就是圣賢故事圖案的典型范例。蓋面描繪大家耳熟能詳?shù)牡澜贪讼扇宋飶埞希ㄉ硐掠袧O鼓)和呂洞賓(身后負(fù)劍)在溪間飲酒論道,器壁雕刻乾隆朝經(jīng)典的如發(fā)絲般纖細(xì)繁密的海水紋。剔紅人物圖描油撞盒(圖六)蓋面采用雕漆工藝,刻畫深山隱士生活圖景,其內(nèi)三層撞盒采用乾隆年間盛行的描油工藝制作而成,同漆比較,油的顏色更為鮮艷,更富有表現(xiàn)力。鮮艷的油色與深沉的紅漆有機(jī)搭配,乃乾隆御用漆器的慣用制作手法。盒的首層由九個小攢盒組成,設(shè)計(jì)巧妙,保存至今未丟失一個,實(shí)屬難得。
【圖六】
清乾隆 剔紅人物圖描油撞盒
A Fine Cinnabar Figure Box
Qing Dynasty,Qianlong Period(1736-1795)?H18.3cm
吉祥圖案包括剔紅嬰戲圖海棠式盒(圖七)和剔紅五老圖圓盒(圖八)。前者的蓋面雕刻二十五個小孩三五成群地在庭院嬉戲,寓意多子多福。后者描繪庭院中的五個老人和五個童子手捧葫蘆、萬年青、桃、靈芝等物,顯然具有吉祥、長壽的意味。
【圖七】
清乾隆 剔紅嬰戲圖海棠式盒
A Fine Cinnabar Begonia-shaped Lacquer Box
Qing Dynasty,Qianlong Period(1736-1795)?L32.5cm
【圖八】
清乾隆 剔紅五老圖圓盒
A Fine Cinnabar “Elder Five” Lacquer Box
Qing Dynasty,Qianlong Period(1736-1795)?D16.5cm
此外,乾隆款剔紅菊瓣式圓盒(圖九)盡管經(jīng)常能夠在拍賣中遇到,然而,蓋頂以開光菊花作為裝飾的,比較罕見,可能系清宮造辦處為九九重陽登高而制作。
總之,此次嘉德秋拍夜場拍賣的漆器盡管數(shù)量不多,然可圈可點(diǎn)之處頗多,值得藏家上手把玩品鑒。
【圖九】
清乾隆 剔紅菊瓣式圓盒一對
A Fine Pair of Chrysanthemum Cinnabar Lacquer Box
Qianlong Mark and of the Period(1736-1795)?D21.5cm